回應一些問題
有關上篇救助訓的文章,一些討論小編做一次的回覆。免得一直重複回答一樣的問題。
首先,小編一向不在網路上分享菜單,小編編寫的菜單,內容充滿進階、倒階動作、編排概念,其中還需要兩週的動作學習、矯正課程,這是一個雙方互動的過程,觀察被訓練者,訓練者作出調整、然後繼續往強壯之路邁進。不是小編藏私。
若有救助訓教官需要諮詢,隨時歡迎私訊小編,當然最好資訊完整,小編方能作出分析與建議。
第二個問題比較沉重了,一堆學員運動表現差勁,跟救助訓需要很操,這兩者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對應關係。也就是說,增加訓練量與疲勞度,並不是解決運動表現不佳的方法。
就跟上篇小編所舉的例子,職業運動員休賽季訓練、增強表現的過程,因訓練受傷,教練就要捲舖蓋走人了。
增強運動表現的方法,絕對是肌力與體能教練的強項。三個月吃飯、睡覺、訓練三件事都能掌握,伏地挺身做不到30下、還有一堆傷兵,這時候,是不是應該考量由專業的教練介入訓練了!而不是責怪學員體能為何差勁,每個人的生長環境不同、基因不同,小編自小也是缺乏運動、運動神經差的那個,並不是個人可以選擇的。而身為教官/教練/教育者,考量的應當是因材施教,適當的調整訓練因子(強度、頻率、總量、疲勞度),讓每一位學員都能調整成強壯等級,並且屏除運動霸凌的環境。運動霸凌是台灣健身界,不,是台灣整體扼殺最多運動員的原因了!用「其他人辦的到,就你辦不到!」的方式質疑別人,那個人並不會像熱血漫畫一樣,燃燒生命辦到給你看,通常是開始逃避、自我放棄。所以台灣體育課才會變成上課解散、下課點名,身為教官/教練/教育者,在訓練時應該防範運動霸凌的發生,而且應該由自己做起。
小編玉米